什么是RFID,RFID应用原理是什么
2021-04-01 17:24:25
基本原理
射频识别是无线电频率识别(Radio Frequency ldentification,RFID)的简称,即通过无线电波进行识别。在 RFID 系统中,识别信息存放在电子数据载体中,电子数据载体称为电子标签。标签中存放的基础数据由阅读器进行读取,阅读器不仅可以读出存放的信息,而且对标签写入数据,在写入、读取的过程中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向进行数据交互。
根据射频耦合方式的不同,RFID 可以分为电感耦合方式(磁耦合)和反向散射耦合方式(电磁场耦合)两大类。
电感耦合原理:电感耦合方式的标签几乎都是无源的,获取来自阅读器发射的电磁波能量进行通信,一般工作距离较近,受到其所在的空中接口协议限制。
反向散射耦合原理:雷达技术为 RFID 的反向散射耦合方式提供了理论和应用基础。当电磁波遇到空间目标(物体)时,其能量的一部分被目标吸收,另一部分以不同的强度被散射到各个方向。在散射的能量中,一小部分反射回了发射天线,并被该天线接收(因此发射天线也是接收天线),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,即可获取目标的有关信息。
RFID 系统的主要工作频率划分为下述频段:
(1) 低频(LF,频率范围为 30~300 kHz):工作频率低于 135 kHz,最常用的是 125 kHz 和134.2kHz。
(2) 高频(HF,频率范围为 3~30 MHz):工作频率为 13.56 MHz 士 7 kHz。
(3) 超高频(UHF,频率范围为 300 MHz~3 GHz):工作频率为 433 MHz,866~960 MHz.和2.45 GHz。
(4) 特高频(SHF,频率范围为 3~30 GHz):工作频率为 5.8 GHz 和 24 GHz,但目前 24 GHz基本没有采用。整个无线电波的工作频段率集中范围从 9KHz 到 300GHz,UHF 和 SHF 都在微波频率范围内,微波频率范围为 300 MHz~300 GHz。
RFID 系统组成
RFID 应用系统的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,它由 RFID 阅读器、RFID 标签、RFID 应用软件
三部分构成。
? RFID 阅读器(RFID Reader)
RFID 阅读器通过天线与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,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,在实际应用中有两种形态,分别为移动式、固定式阅读器。下图为几种典型阅读器的实物图。
应用行业
深圳市睿丰厚德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在RFID行业深耕多年,主要以生产RFID智能手持机,在物流、零售、金融、医疗、制造、政府、交通等行业提供以智能终端为载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,代表客户有拉夏贝尔、UR、唯品会、太平鸟、东方航空、韵达快递等客户,助力他们解决智能盘点,快速收发货,库存等问题,广泛应用于交通、图书、零售、图书、物流、航空,食品、珠宝、零售等行业领域。
- Acne Studios全球门店部署超高频(UH
- 海尔借助RFID技术发布首个衣物识别标准
- 俄罗斯强制实施鞋类RFID标签管理,RFID技术
- RFID手持终端的基本常识
- 批发市场食用农产品无线手持终端“食安追溯”系统
- RFID手持终端智能巡检系统方案
- 智能时代丨推进RFID船舶名牌应用,助力海盐内河
- 宜宾中院率先实施RFID资产管理方案
- 又一家全球零售商布道RFID电子标签,未来时尚业
- RFID服饰智慧供应链让快时尚触手可及
- 美特斯邦威获评消费者最爱逛智慧门店,智慧零售“新
- 看拉夏贝尔如何打通任督二脉
- 惊!仅有4~ 8%零售业采用RFID技术
- 齐聚鞋服物流沙龙,聚焦RFID技术服装应用
- 服装RFID+ERP系统助力企业全渠道信息化战略